| 超越知識的存在 |
我們進去的大廳右側,擺著幾幅照片,而照片下面有著年分以及一句簡短的話,照片是黑白的,但照片透漏的資訊往往超越文字。
他敘述著Victorial Memorial建造的歷史與過程,從動土到開工,從地基到建設,以及原料的來源。
看著這些照片,我想著這座建物的過去,他的建造,每個步驟都有很多的知識作為基礎,其中可能涵蓋各種東西,需要的原來來自於對於地理的認知;而石頭的性質來自於對於地質的認識;而不同氣候之間與原料的關係牽涉到氣象知識;建造一座這樣的建物需要建模,需要繪圖的技術、製造模型的能力;而實際建造又需要土木的精準規劃;規劃則又牽涉到精確的數學計算,每一個環節都牽涉著每一個環節,若少了其中一個環節,這個建物就不會是這個樣子。
而這些知識卻都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而人只是試著從大自然中找到一些規則,然後試著重新排列,重新組合,而這些東西的存在究竟來自於什麼?
他們不是由人們發明,而是由人們發現,但為什麼呢?
這些本身就存在於世界的東西讓我感到渺小,我不信任和宗教,但我相信確實有個"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支配著那些我無法掌握的事物,而我只對那我"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的本身感到敬畏,任何假它之名的一切,我都持著保留的態度。
| 後現代主義的思索 |
我們走到中間的大廳,上層的牆上有些壁畫,壁畫上盡是皇宮內的描摹,象徵著大英帝國的輝煌,富麗堂皇的宮殿與穿著氣派的臣民們,以及皇座上的王者,地毯、王座、武器等等。
走進大廳之後,會看到旁邊的牆壁上有一段文字,上面寫著大英帝國殖民印度的理想,他們認為他們為印度帶來自由,帶來福利,帶來更好的生活,他們以此為目標,殖民著印度這塊土地,而這樣的心態與上面的壁畫並不違和。
同樣訴說著19、20世紀初,西方國家對於自己文化的自信,以及文化上的優越感,相較於後現代主義而言,這座建築顯得充滿驕傲與傲慢的氣息。
我想著這個世界從以前至今,總是有權勢的人控制著,操弄得世界的方向,他們用察覺到的事物去改變這個世界,在這個有限的世界裡實踐自己的信仰,而過去的世界確實也是這樣走向現在。
我信仰著多元、去中心化、無優劣差異的主張,這些想法衝擊著我的信仰,我想我還需要更多時間去思考、沉澱。
| 過去印度人的生活示意場景 |
接著我們走到另一處有著過去印度人們生活的模擬場景,它模擬了19、20世紀初,印度人的街道,其實當時與現在似乎沒有太大的差異,除了建造店鋪的建材改變了、空間變大了之外,其實沒什麼差異,人們在牆壁上依然掛著卡利(印度教中的神)的畫像,而街道也是僕僕風塵。
或許科技讓人們能夠更方便,但更方便並沒有解放人們,讓人們往更內省的空間發展,反而製造了更多的資訊,讓人們在其中迷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