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同理心-其實眼見不為憑,而且常常是誤解

今天和宇翔隨意聊天,說說這些日子以來發生的事情,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說,也很喜歡發現,當自己想通一些事情之後,把自己的眼睛從內在的世界拿到外面的世界,發現了其實生活中總是有很多可以被思考的事情,而一件事情的表象之下往往牽連著更大的東西,與各種事物發生關聯,互相影響。
就像是購買一個手機的同時,牽連到的可能是遠在南非的採礦工人、勞動剝削與軍事戰爭等等,各種事情之所以變成現在所見的樣子都各有自己的原因,而若是自以為是地認為眼見為憑,往往沒辦法發現那些藏在表象之後的珍貴意涵,而那些意涵,往往就是問題真正的癥結。

這讓我想到,我從使用者經驗設計裡體會到最深刻的東西就是真實與想像,我過去常常自以為自己明白,而侷限在自己的想像中去預設問題,卻不願意真實的面對現實真正的模樣,在我的理解中,這就是沒有同理心。
因為同理心是了解自己無法理解別人,進一步積極地詢問、觀察與理解,並更深刻的明白自己無法理解其他人(或是事情)的全部,而選擇寬容與相信人們當下的決定。
而當人們能夠明白自己不能完全理解任何人或是任何事情的時候,就不會武斷地做出判斷,說出什麼事情一定是怎麼樣,什麼事情一定是對的,什麼事情一定是錯的,而會選擇去傾聽各種多元的聲音。
在聽見各式各樣的聲音後,漸漸地會明白,原來每一個行動,放在不同的環境中,都會有不同的解讀,從而明白只從行動來理解一件事情是不足的,而願意拿掉自己對於別人所處環境的預設,試著傾聽與理解。

之前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孩子的爸和孩子搭著早上七點往都市的火車,火車上的人們都還一臉倦意的享受著上班前最後的休息時間,而這個孩子卻在車廂裡嚎啕大哭,爸爸沒有制止他,也沒有說什麼,眼神看起來茫然而無助。
孩子哭得響,一個上班族忍不住了,走過來看到孩子的爸就破口大罵
「你為什麼不管好你的孩子,讓他一直哭吵到了車廂上所有的人,不要這麼沒有教養好不好?」
孩子的爸抬頭看了這個人,有些情緒藏在眼角
「對不起,這個孩子的媽昨天晚上去逝了,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他哭了,而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個上班族聽到了之後,默默地坐回的座位。

一開始上班族在自己預設的想像中思考這對父子的環境,認為怎麼可以有一個父親讓孩子這樣吵鬧,認為自己一定沒有錯,所以上前就劈頭大罵,但當他聽到這對父子面臨的狀況時,才明白自己的預設的想像原來並不正確,而不是說遇到這種事情都要保持沉默,而是在忍受不住或是想要破口大罵之前,先問問看這個父親,為什麼他的孩子一直哭鬧而做爸爸的他卻沒有制止呢?

這是同理心,知道自己不能理解對方所處的背景,而選擇詢問而非直接破口大罵。

但其實大多數的人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先入為主,甚至也不曾意識到自己的自以為是。

不曉得為什麼寫著寫著就寫到了這裡,今天的寫作經驗挺特別的,就只是讓思緒一直延續下去,並沒有特別的安排與規劃,想的這些事情已經內化在自己的核心,順順的邊寫邊想就從核心中發散出來了。
這種感覺滿好的,很舒服地把腦袋裡的東西順順的記錄下來,就像水流一樣,慢慢地推進,反省,不為誰寫,只是享受自己和自己對話而已。

闔上眼睛之後今天就要過去了,而也總是有許多事情迂迴在腦袋裡思考,雖然現在還理不出什麼頭緒,但只要不停止思考,漸漸地會理出一些頭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