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觀察,台灣社會處在一個表面快速轉換但內在價值卻卡住的狀態。
自從18世紀工業革命以降,伴隨著各種啟蒙的思維,資本主義思考快速擴張,而資本主義表面帶來的是經濟的成果(雖然至今資本主義造成的貧富差距仍然是國際的重大議題),實質內涵是"自由"。但以我的觀察,目前台灣社會具有生產的人,大部放還停留在保守、權力科層的思維中。
〈把自由的模型放進保守的社會體系-價值混亂與衝突〉
資本主義的內涵是自由,但台灣的社會卻是保守,體制上的兩個對立的概念互相碰撞,造成台灣社會普遍價值混亂的現象,加上近年來資訊快速流通,各種價值觀快速在國際之間流竄,資本主義帶來的物質主義更是讓人們陷入一種表面的價值判斷。
〈資本主義帶來的物質主義-快速而缺乏省思〉
我所理解的物質主義注重外在表象而忽略內在深層價值,基於物質主義讓人習慣透過比較,產生自我認同,但是這種藉由比較產生的認同與滿足是來自於外在,是浮動的,這種浮動的不穩定常使人患得患失,但為什麼人們無法察覺,而是陷溺在其中呢?
因為整個體制的價值是混亂的,再加上訊息爆炸,使得人們不停地往同一個方向奔跑,卻不知道為什麼奔跑。而殘酷的是,奔跑的過程中是無法思考的,但停下來卻又被整個體制拖著往前跑,因此缺乏時間好好停下來深思生命或是價值,疲於奔命因此產生對生命的倦怠。同時因為不知道要依循怎麼樣的價值,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充滿不確定性,進而產生猜忌、懷疑、批評等各種負面價值,進一步混淆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
因為整個體制的價值是混亂的,再加上訊息爆炸,使得人們不停地往同一個方向奔跑,卻不知道為什麼奔跑。而殘酷的是,奔跑的過程中是無法思考的,但停下來卻又被整個體制拖著往前跑,因此缺乏時間好好停下來深思生命或是價值,疲於奔命因此產生對生命的倦怠。同時因為不知道要依循怎麼樣的價值,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充滿不確定性,進而產生猜忌、懷疑、批評等各種負面價值,進一步混淆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
〈體制對於個人的影響〉
由於體制內的價值處在一個攪成一團的狀況中,因此體制內的人也無可倖免,對於自己的價值找不到可以依循的方向,然後對生命失去熱忱,找不到生命的意義,但大部分的人習慣將這種低潮與憂鬱個人化,當作個人的課題,而不願意公開,導致每個人在私底下或多或少都有些憂鬱,但是表面上卻與大眾一起盲奔。有些人試圖衝撞體制,脫離體制,卻因為這種作法與主流衝突而產生自我懷疑與憂鬱。
我們體制中的價值是混亂的,人在體制中也被攪得不知所措,這種矛盾與衝擊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精神疾病以及公開場域的攻擊事件等社會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