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我不知道我要幹嘛

最近幾個朋友聊天,有個朋友參加了很多社團,也選了很多不同的課,嘗試了很多的事情,但他還是不知道他要幹嘛,而且他常常在一開始覺得有趣,但在漸漸無趣的過程中否決了這些嘗試。
他問我要怎麼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
雖然「我不知道我想要幹嘛」,但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仍然在做些什麼事情,那為什麼我們在不知道要幹嘛的時候仍然會做這些事情呢?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是因為"別人期待"我做些什麼,所以我們去做,而這裡的"別人"並不是只單一個體,而是指整個社會的縮影。
而許多時候別人希望我們做的事情會和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情重疊,我們也不是什麼事情都是別人希望我們去做的,因此如何辨明什麼事情是"自己想做的",什麼事情是"別人希望自己做,自己去做的",就變成了內省時很重要的依據。
舉個例子,在大學其實隨時都會遇見認識的朋友,我想大家都有一樣的經驗:在路上遇見朋友,和朋友揮手打招呼,這時往往會有兩個可能性。
1. 朋友熱情地揮手回應你。
2. 朋友對你視而不見或是明明看到卻不理你。
在第一種情況,我們會覺得很開心,因為對方按照自己的預期回應自己;但在第二種情況時,我們覺得賭爛,因為我們預期對方回應自己。
過去我遇到第二種情況時,往往會覺得有點不爽,或是沮喪,不管對方是沒看見,還是對我視而不見,而有些人可能因為不爽,就再也不與對方打招呼,更甚一點可能在路上看到認識的人都不理睬了,因為害怕自己不被理會。
在一些情緒的波動後,我開始反思我向別人打招呼的動機是什麼?
我發現打招呼的動機若是為了得到回應,那麼那種情緒的反應是浮動而且不穩定的。
但若向別人打招呼的動機是單純地想表達自己的心意,那麼就不會那麼在乎別人的反應,而且可能還會到處和人打招呼 XDD
所以什麼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哪?
其實用想的也很難想出來,不如去做做看,假如做的時候別人給我鼓勵,我會很開心的繼續做下去;但若別人給我否定,我還能很開心的繼續做下去,那我想這就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但其實,就算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在一開始受到否定時,還是會覺得很不爽,需要經歷一些反省和思考後才能發現,自己真的想做這件事情。
---補刀---
用這種邏輯去思考政治人物的動機,就會發現:
若某豬是以人民利益為依歸的話,他就會把四年做好做滿。
但事實上他是以某黨利益為依歸,所以他就跑出來選總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