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解構"創新"的機制-其實創新的點子不是無中生有

我聽過滿多演講,也很多人再談創新,但總覺得很多人喜歡用"創新"這個詞來描述想法、商品,但卻沒看過有人解釋對於"創新"的理解,以及創新產生的機制。
在談創新之前,我想要先說說我發現的一些觀察,

在我的觀察與體驗中,我發現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由"看的見的東西"與"看不見的東西"所組成,因此世界上的所有東西本身就"存在",對我而言,並沒有"創造"這件事情,我所認知的"發明"則是將各種"看得見的東西"與"看不見的東西"的東西重新排列。
而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就是不斷的發現那些"看不見的東西"並且用文字、符號當作袋子,將這些"看不見的東西"包起來,而因為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是無法看見的,所以人們永遠無法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將所有"看不到的東西"找出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蘇格拉底說:「我知道的只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舉個例子,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並且用數學運算式表達出來,而重力雖然看不到,但卻一直都存在,人也都感覺的到,但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察覺到,並表達出來,牛頓發現他,並且將這個無形的概念用數學符號包成一袋,然後放在人類的知識資料庫裡,而科學史無不就是不斷的發現那些已經存在但卻無法被看見的東西。
請看著這個符號思考一下:"ठंड"
你會發現這個符號對你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你不知道這個符號乘載著什麼意義,但其實這是印度文的"冷"。
接著請你看著這個符號思考一下:"冷"
這個符號對你是有意義的,因為你可能會想起幾天前的寒流,那刺骨寒風的感受,因為你明白什麼樣的意義被包裹在這個符號中。
而結論是,"冷"是抽象的、是看不見的,他是一個概念,而我們就透過將這個概念裝進文字中,方便我們表達,而除了方便表達之外,他還方便我們做更多的應用,例如我們將生活中遇見的各種概念用"中文符號"這套"文字體系"包住,然後使用他表達、推理、思考。
設想若沒有文字,你是否還能便利的思考呢?
這也像是數學符號承載著各種抽象概念,將這些抽象概念包裝起來後,做更深入與後續的推理。
剛剛我談的是那些對於我們而言"看不到"卻存在的東西,而因為"被包裹起來"而被看見的過程。
現在我想談談創新,對我而言,創新就是運用那些被前人發現且包裹起來的"無形概念",以及自己發現且自己將他包裹起來的"無形概念"的排列組合。
舉腳踏車為例子:將腳踏車的各個零件拆解,會發現他是由各種機械零件、輪子、坐墊、把手等等東西組成的,而機械零件將無形的"機械原理"包裹、輪子包裹著"另類移動的概念"、坐墊包裹著"可以坐著"的概念等等等…
而若將輪子單獨抓出來,類似輪子的概念可以想像坦克車,坦克車的輪子雖然長得和腳踏車不一樣,但概念是相似的。
我想論述的創新,其實就是將各種具體的物件不斷解構,解構成無形的概念,再將概念互相排列組合的過程。
這篇比較粗淺,有許多問題我還沒有想的很清楚,應該可以再想的更細緻一些,想的更細緻之後再與大家分享 kiki 表情符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