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非語言的理解

有許多事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今天室友這樣提醒我。
仔細想一想確實是這樣。
若今天天氣18度,一個人說很冷,一個人說不冷,那天氣究竟是不是冷的?
字面上的"冷"與"不冷"若脫離了人的認知都不存在任何的意義,存在意義的是"冷的感受",而不是"冷"這個形容詞,因此認知不應該停留在語言,而是觀察語言之後的跡象。
例如看到一個人流汗,我們可以知道他感受到"熱";看到李組長眉頭一皺,可以知道他想到了一些破案的關鍵;看到朋友的黑眼圈,可以猜測他最近睡得不好;感受到朋友的沉默,可以知道他最近可能有些鬱悶等等等…
而這些事情都是不能被語言表達出來,就算表達出來也不精確,只能用"感受"的方式發現。
例如游泳時,我會感受身體某些肌肉的伸縮,去感受身體在水中的平衡,每個姿勢與水流之間的交互關係,試著理解每個動作之間動輒得咎的牽連,但這些感受的過程只屬於一種概念性的理解,無法用語言精確的表達,只能在當下真實地感受。
我也想起過去住在學校宿舍時,總是被說不清楚的規範給框架,時常覺得無力,情緒覺得不穩定,搬出來住之後這種感覺就消失了,當時只是存在一種感受,雖然現在可以稍微舉一些例子表達當時的感受,但仍然無法說得清楚。
很多感受都以非語言的方式存在,有時候被人察覺,有時候被人忽略,但這些無法被表達的東西,往往都是最真實、最重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