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內部團隊與外部市場的管道-現實與想像的平衡

閱讀精實創業的時候,我得到了一些啟發。

若將整個人類族群切割分類,可以區分成新創團隊(內部),以及市場(外部),
基於新創,內部有著混亂的特性,而這個特性是可以被整理的;
相對來說,外部的特性更是混亂,而且帶著許多的未知以及不確定性。

而我思考,所有內部所提供的產品都是針對外部的混亂以及不確定性,因此藉由"管道"取得內外的平衡顯得特別重要,也因為內外在平衡的過程中將使對於彼此的了解與認識極大化,因此在精實創業中,反而鼓勵內部的混亂,因為混亂而彈性,這是精實創業的哲學觀。

而我發現,我們團隊與外部處於一個斷層的狀態,;內部不斷的思考,但永遠無法跳脫既有的背景限制,而接收資訊的方式假如只靠閱讀演講,那麼也跟不上時代的進程。

於是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必須密集的與外部建立"管道",互相連結,互相理解,傳統上,這樣的管道往往是市場調查,我所知道的是問卷,但很明顯的是這樣的調查仍然是建立在:"我問一個問題,而你根據我提出的問題做出回復",這樣依舊沒有跳脫內部既有的背景限制,反而因此錯估外部存在的可能性。

因此,管道的重新定位顯得重要,我將管道定義為:"與人的交流",因此我開始思考,要怎麼樣有效的融合他人的背景,並激盪出更多的想法。
而我將人區分成兩個部分:與深度旅遊高度相關以及低度相關,這兩者的建議同等重要。

與深度旅遊低度相關人群:
1. 與人吃飯:擴大自己的交友圈,並與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人聊天,聊的內容大致與自己創業的商業模式相關,聽取其他人的建議,而我們過去在一些活動中認識的人恰好是極好的資源。

與深度旅遊高度相關人群:
1. AIESEC:與曾經參加過海外成長計劃的人聊天,聊深度旅遊這塊,他們的意見極具參考性。
2. 時常旅遊的朋友:對旅行情有獨鍾的朋友。

之後我想到bee talk和Wotalk,這樣的平台可以讓人們很快的與陌生人(完全不同背景)盡情地聊天,這就是一種管道。

我有一個想像,在一個平台裡,有著不同背景的人,例如大學生、上班族、機車老闆、餐影業服務生等等等各種類型的人,而只要有人想要徵詢相關的意見,就可以藉由網路隨機配對,隨機徵詢不同的想法,尤其在創業圈。

不然許多的想法容易只侷限在個人的想像,而走不到現實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