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社會設計的思辨

〈社會設計以外的責任〉
社會設計強調為90%的人設計,而非10%,10%指的是經濟能力頂尖的那些人,既然是為了90%的人所設計,因此普遍、平價、符合使用者經驗是社會設計的核心,而在設計商品時使用的科技被分類成兩種:尖端科技與適當科技。
尖端科技的產品通常服務於10%的人,而適當科技通常服務於90%的人。
但事實上,尖端科技和適當科技並不是兩個獨立的關係,而是漸變式的。
當初手機的發明也只是符合少數人的需要而發明,價錢也是貴得不像話,但至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甚至讓有些人覺得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是基本人權。
因此有些適當科技是來自於尖端科技的成熟,因此我認為還是有很厲害的人必須擔起這個責任,去研究、研發最新的尖端科技,但也需要有一些人留在這裡,去用既有的適當科技改善90%人的生活。
〈社會設計的共同參與〉
在為90%人設計的概念中,有著共同參與的概念,既然設計是為了大部分的人,那麼也必須已大部分人的經驗、想法為依歸,因此共同參與也是必要的。
仔細觀察會發現在Flying V上的社會設計案例就是公共參與的例子,而這也牽扯到一個基礎知識的問題,成為一個公民設計師以及公民科學家需要什麼樣的知識背景與內涵?
我的想法是多方學習與涉略,今天的演講主題是社會學家與工程師的對話,而工程方面偏實作,社會方面偏分析,假若我能夠以分析為主體,實作技能為輔,那麼就能有更廣泛的背景知識庫提供我做為參考與思考的工具。
這也讓我直覺地想學寫程式有了一個可以對自己交代的理由。
〈社會設計對於體制的撼動〉
而對於社會設計,我思考到一個體制平衡的問題,社會設計通常是看到了一件"事情",而為了改善這件事情而做出的設計。
比如說我聽到的柬埔寨炊事婦女的健康問題,這便是一個例子,這種設計可以在既有的體系內將效率優化,但優化本身和創造是不一樣的。
就像是現在的Andrew智慧型手機市場,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產品優化,取得消費者的認同,但是這是體制內的優化,而創造是注入、撼動體制的方式。
這也引出了陳東升老師提到的,設計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從根本的體制去觀察。
而我自己會再補充一句,設計可以改善問題,增加產出或效率,就像是災難現場的緊急救護,但要真正的解決問題必須是送到醫院,經由很精密的檢驗和檢測,才能對症下藥。
對於貧窮,我不只想要做出緊急救護,同時我還想要深入的研究了解。
行動結論:
不只學習分析的方式,找出問題的根源,還要有能實做出來的能力,這必須仰賴科技、技術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