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和滾出趣學辦活動-反思與分析

這是一篇昨天去參加〈滾出趣〉活動時,學到的事情,之後辦活動應該用的到!

同樣一件事情往往有很多種表現的方式,只要把袋子打開,往往存在很多可能性!

[活動分析-分享、對話]
昨天在滾出趣看到他們辦活動的方式,學到很多東西,同樣是分享,他們用了好多種不同的方式,有演講型、有聚會型、有移動型、有任務型,中間場地與空間的移動也很有節奏,讓氣氛始終保持在穩定的均衡上。

[活動分析-開場與結尾]
最難的其實是開頭,開頭是讓對方理解一整個活動脈絡的開始,若參與者沒有在開頭進入狀況,要在後面進入狀況就必須耗費更多的時間與成本,而開場可以用說的,也可以放影片,而放影片有著音樂、影像的刺激,往往比較容易讓參與者進入整個情境脈絡,並且避免人為可能的差錯。

滾出趣這場活動以影片開頭,影片結尾,保守而且安穩的讓活動開始與結束。

[系統分析-環境安排]
他們也將參與者的機動性與彈性放進活動裡,這是辦活動很高竿的方式,必須明白營造一個適合的場域,給予適當的配置,讓參與者可以自在地在這個場域中自主的活動,而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有機體,因此最好的規定就是不去規定。
滾出趣在營造適合的場域沒有做太多的努力,場地空間太大,沒辦法布置,在場域的營造上只能放音樂,讓環境讓人沒有地下室的凝滯感,而五官裡,聽覺又比視覺容易讓人融入場域的氣氛之中。

在適當的配置中,滾出趣安排了一些小型活動,這些活動具有選擇的可能性,可以選擇參與,也可以選擇不參與,設計上依照人們內向與否,而不論是哪一種小活動都不斷地將滾出趣的訊息釋放出去達成一種宣傳,例如外向的人去認識活動中的朋友,而內向的人則去拍照打卡;可以與人說話,也可以將想說的話寫在紙上。

[參與者分析-參與者的效能優化]
滾出趣也將參與者的效能盡量的極大化,他們將空白任務卡交給參與者,一面蒐集使用者經驗資料,一面讓參與者幫他們想些任務,不要求參賽者一下子全部填完,而是讓參賽者在每個活動間的穿插中各寫一些,分散那使氣氛凝固的可能性,此外這些任務也可以在當下成為參與者活動的契機,等於是建立一個架構,然後讓參與者很快的填滿這個架構,然後迅速的在裡面活動,而滾出趣所需要準備的就只是架構,內容會自然而然的生成。

[活動分析-行銷宣傳]
活動中也有一些趣味的地方,那是抽獎活動,抽獎活動的禮物通通是滾出趣的文宣品或是過去曾經做過的東西,這些東西現在對滾出趣來說沒什麼用途,因此拿出來送給參與者,然後將參與者視為一個又一個傳播的中介點,並由這些參賽者將宣傳往外擴散,想一想,現在滾出趣的粉專有兩萬多讚也不算意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