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未竟的情緒經驗。
這段時間我偶爾想起這些事情,我會察覺到憤怒的情緒,這分別是前一段時間與室友的衝突,以及更長一段時間之前,感情的失敗。當我重新回想時,我對於自己感到生氣,生氣自己為何如此貶低自己,只為了求取和諧的關係,卻沒有為自己的尊嚴站出來,說出那些話。
而當我在思考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該在哪個地方打住,也就是區分我所能夠做的,以及我其實沒必要做的。在思考上,我常常會越過界線,去思考我沒必要做的事情,然後產生更多的情緒,但我知道其實在這個界限之後,就與我無關,因為我只能思考,卻不能行動;相對的,在界線之內,我能夠思考,也能夠將思考付諸行動。
和室友的衝突
最初,他們邀請我搬進來與他們一起生活,開價是13500,我說對而言,這個價格太高了,我沒辦法負擔,假如在10000以內,是我可以承擔的範圍。他們說,因為是你,所以我們可以開10000元給你。
而後,他們收到了上一期的電費帳單,帳單上面的價錢高於他們的想像,而他們對規則的說明不清楚,而室友S也認為沒有使用電費,可以不用繳電費而我也表示,我並沒有使用這些電費,因此我不認為繳電費是合理的,而室友S同意了。
過了一些時間後,我發現室友S的態度轉變,並不會主動與我談話,也不與我有眼神交會,我察覺到一些狀況,但並不確定,於是我主動詢問室友S。
他說,他給了我房租的優惠,但是我卻不願意協助他們那張過於高額的電費,他覺得這十分不合理。同時,他也提到了許多生活中,他所不認同的,以及各種衝突。
這使我感到驚訝,因為這意味著,他願意給我每個月3000元的折扣,並不是因為我們是朋友,而是希望我來到這裡盡可能地配合他們的生活。(更中性的說法是,我們生活習慣的差異,大到他所能夠接受的程度,加上3000元的因素,他情緒上也會不爽)
站在我的角度,情緒上我覺得很不爽。
第一個,是自尊感受挫,要我為了每個月3000元去配合別人的生活,還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提心吊膽,去想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好,做了什麼不好,我覺得不值得。
第二個,來自於對於朋友是什麼的期待有所落差,而我們彼此沒辦法接納這個落差。我覺得有些失望,S認為他協助我,所以我必須用他想要的方式回饋他;但對我來說,我幫助了朋友之後,我並不會要求他用我所希望的方式回應我,我知道他有自己的方式,即使我不知道。因為別人幫助我,所以我被要求應該要怎麼回應他人,這也損害了我的自尊心。
第三個,他看待我的方式也使我受挫。但界線切在這裡,我不能改變別人用什麼觀點看待我(只有他自己能改變,但是我能澄清與判斷,對人的判斷沒有錯,只是取決於我要不要表達出來)。我能夠確定用什麼觀點看待自己,我可以不認同他的觀點,也可以覺得他的觀點是錯的,但我無法改變他的觀點,他若要堅持他的觀點,那麼我只能夠尊重。他對於我也是,他可以不認同,也覺得我是錯的,但他也無法改變我的觀點,他只能夠尊重。
站在我的角度,理智上我知道這只是差異。
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詮釋方式並不相同,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會有對錯,但是從更寬廣的視角來看,他沒有對錯,只是差異。然而我可以選擇繼續做自己,就依循著自己的生活習慣,在可以體諒的地方體諒,不能之處就照舊。
站在我的角度,生活上我開始有些自我規訓。
而這個自我規訓其實也是來自我,但我仍然可以維持自己的節奏,不受規訓。
總結來說,守住自己的範圍,不輕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太快敞開往往會受到傷害,因為太快表示出對人的同理,可能沒有發現,自己的能量不足以去做這件事情。要先把自己站穩,再去體諒別人。
我不再過度的去體諒別人,我會先依據自己的需求行動,把自己站穩,有能力我再去理解他人。而更快的回血,站得更穩,一直是我繼續努力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