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 星期六

完形的概念化公式

以完形計畫Lucia的治療歷程(國北108諮商)

1. 聚焦在Lucia在遭網友強暴後,將怨恨累積在自己身上的未竟事宜。透過重新經驗那些干擾她與他人有效接觸的過去感覺,讓Lucia修通其未竟事宜。

2. 協助Lucia在覺察當下感受,將過去的未竟事宜,帶回當下進行處理。並覺察到當時的因應策略,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她。她迴射(retroflection)了她想對性侵她的網友做的事情。

3. 檢視Lucia所處的文化,以及她的價值觀。

  • Lucia的文化認為女性應該會自己被性侵負起責任
  • Lucia認為不應該告訴其他人,而應該自己承受
  • Lucia認為不與任何人接觸,就不會有傷害。

4. 鼓勵Lucia融入當下的經驗,協助Lucia覺察當下的情緒、認知以及身體知覺。

5. 治療師透過治療技術,或實驗的方式,協助Lucia處理此未竟事宜,例如邀請Lucia回到性侵的當下,並且表達自己的憤怒、攻擊性,並以新的方式回應當時的情境。


以完形個案概念化(計畫)小青的治療歷程(師大109諮商)

1. 聚焦在小青與父母、手足、同學互動時,累積在自己身上的未竟事宜。透過重新經驗那些干擾他與他人有效接觸的過去感覺,讓小青修通其未竟事宜。

2. 協助小青覺察當下感受,將過去的未竟事宜,帶回當下進行處理。並覺察到當時的因應策略(自己不夠好,所以必須更加努力,才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同),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她。她內攝了父母的價值觀:「我不夠好,是因為我不夠努力,所以我要一直努力,才有可能得到父母的愛。」

3. 檢視小青所處的文化情境,以及她的價值觀:

  • 小青的文化認為,為了報答父母的栽培,必須順從父母的安排
  • 小青的文化認為,穩定的工作,比自己的興趣更重要。

4. 鼓勵小青融入當下的體驗,並且選擇性的觀察,找到最明顯的主題,而治療師則協助小青覺察當下的情緒、認知,以及身體知覺。

5. 治療師透過治療技術,協助小青處理小時候面對父親要求時的經驗,如邀請小青回到兒童時期,受到父親指責的當下,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並且以新的方式回應當時的情境,藉以修通此一未竟事宜。

完形治療適合創傷經驗、失落經驗等等

Stan的完形個案概念化

以完形概念化Stan

1. 聚焦在Stan與不同人們之間的怨恨,轉向累積在自己身上所形成的未竟事宜。如父母、手足、前妻,他需要重新經歷那些目前干擾他與其他人建立有效接觸的過去感覺。

2. 治療師協助Stan在當下覺察過去的經驗,並覺察到早期適應模式在現在顯然不適合他。他內攝(Introjection)的一個重要信念是「我很笨,如果我不存在,一切都會比較好。」

3. 討論Stan的文化背景,包含他的價值觀文化價值特性:

  • 不要與陌生人討論你的家庭狀況
  • 不能對父母提出質疑,要絕對尊敬他們
  • 別太在乎自己
  • 不能顯示你的脆弱,要把感覺藏起來

4. 鼓勵Stan融入當下的經驗,並選擇性的觀察,已發現最明顯的主題,當認定一個主題,接下來的認識就是提高Stan對情緒、認知、身體知覺的覺察。

5. 透過實驗,來處理當下的主題,可能的方法像是邀請Stan扮演那些曾經教導他如何思考,感覺的人。然後他可以成為童年的自己,重新回應,並且以新的方式體驗其感覺。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議題清單整理

議題清單

校園自殺:頂大生自殺、自殺理論、校園三級輔導工作架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憂鬱症

武漢肺炎:健康心理學

中國武力騷擾:

美國大選

校園安全與攻擊行為:長榮大學馬來西亞女學生事件

單親媽媽判死刑:單親媽媽殺死子女,自殺未成,被判決死刑、網路輿論

北一女校慶聊天收費事件:性別議題

失落議題:今年死了很多的人!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先關注自己的需求喔

一些未竟的情緒經驗。

這段時間我偶爾想起這些事情,我會察覺到憤怒的情緒,這分別是前一段時間與室友的衝突,以及更長一段時間之前,感情的失敗。當我重新回想時,我對於自己感到生氣,生氣自己為何如此貶低自己,只為了求取和諧的關係,卻沒有為自己的尊嚴站出來,說出那些話。

而當我在思考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該在哪個地方打住,也就是區分我所能夠做的,以及我其實沒必要做的。在思考上,我常常會越過界線,去思考我沒必要做的事情,然後產生更多的情緒,但我知道其實在這個界限之後,就與我無關,因為我只能思考,卻不能行動;相對的,在界線之內,我能夠思考,也能夠將思考付諸行動。

和室友的衝突

最初,他們邀請我搬進來與他們一起生活,開價是13500,我說對而言,這個價格太高了,我沒辦法負擔,假如在10000以內,是我可以承擔的範圍。他們說,因為是你,所以我們可以開10000元給你。

而後,他們收到了上一期的電費帳單,帳單上面的價錢高於他們的想像,而他們對規則的說明不清楚,而室友S也認為沒有使用電費,可以不用繳電費而我也表示,我並沒有使用這些電費,因此我不認為繳電費是合理的,而室友S同意了。

過了一些時間後,我發現室友S的態度轉變,並不會主動與我談話,也不與我有眼神交會,我察覺到一些狀況,但並不確定,於是我主動詢問室友S。

他說,他給了我房租的優惠,但是我卻不願意協助他們那張過於高額的電費,他覺得這十分不合理。同時,他也提到了許多生活中,他所不認同的,以及各種衝突。

這使我感到驚訝,因為這意味著,他願意給我每個月3000元的折扣,並不是因為我們是朋友,而是希望我來到這裡盡可能地配合他們的生活。(更中性的說法是,我們生活習慣的差異,大到他所能夠接受的程度,加上3000元的因素,他情緒上也會不爽)

站在我的角度,情緒上我覺得很不爽。

第一個,是自尊感受挫,要我為了每個月3000元去配合別人的生活,還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提心吊膽,去想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好,做了什麼不好,我覺得不值得。

第二個,來自於對於朋友是什麼的期待有所落差,而我們彼此沒辦法接納這個落差。我覺得有些失望,S認為他協助我,所以我必須用他想要的方式回饋他;但對我來說,我幫助了朋友之後,我並不會要求他用我所希望的方式回應我,我知道他有自己的方式,即使我不知道。因為別人幫助我,所以我被要求應該要怎麼回應他人,這也損害了我的自尊心。

第三個,他看待我的方式也使我受挫。但界線切在這裡,我不能改變別人用什麼觀點看待我(只有他自己能改變,但是我能澄清與判斷,對人的判斷沒有錯,只是取決於我要不要表達出來)。我能夠確定用什麼觀點看待自己,我可以不認同他的觀點,也可以覺得他的觀點是錯的,但我無法改變他的觀點,他若要堅持他的觀點,那麼我只能夠尊重。他對於我也是,他可以不認同,也覺得我是錯的,但他也無法改變我的觀點,他只能夠尊重。

站在我的角度,理智上我知道這只是差異。

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詮釋方式並不相同,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會有對錯,但是從更寬廣的視角來看,他沒有對錯,只是差異。然而我可以選擇繼續做自己,就依循著自己的生活習慣,在可以體諒的地方體諒,不能之處就照舊。

站在我的角度,生活上我開始有些自我規訓。

而這個自我規訓其實也是來自我,但我仍然可以維持自己的節奏,不受規訓。

總結來說,守住自己的範圍,不輕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太快敞開往往會受到傷害,因為太快表示出對人的同理,可能沒有發現,自己的能量不足以去做這件事情。要先把自己站穩,再去體諒別人。

我不再過度的去體諒別人,我會先依據自己的需求行動,把自己站穩,有能力我再去理解他人。而更快的回血,站得更穩,一直是我繼續努力的目標!

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死亡

最近開始變得比較無為一些,認為只要好好的過現在的日子,並且珍惜身邊的事物,那麼我便會循線認識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我不必刻意去尋找,因為若是相似,總是會在某些地方遇見

昨天參加完Will家的休息之後,更能夠感受到身體的緊繃與沈重,在夜裡,我夢見了死亡的陰影,我感到很強烈的恐懼,夢中,我正在寫著二十歲的日記,一個恍神,我竟然已經寫到了六十歲,我開始害怕,會不會一恍神,我就已經死去了呢?

這樣的恐懼帶給我孤獨的感受。

每每意識到死亡的存在,總是會帶給我一些啟發以及一些情緒。

2020年12月9日 星期三

奇妙的內疚感

有時候會忘記自在的感覺,這時候就得提醒自己了!

我現在在準備考試,大概就是找到一起準備考試的夥伴,除此之外,好像比較難和誰有什麼聯絡。

我告訴自己,假如沒有考上,那就代表現在不是時候,時候到了我就會進去了。另外,假如沒考上,我也會找和心理健康相關的議題來工作。

我只能決定我自己要做什麼,其他人怎麼想那是他們的事情,我只要清楚知道,恩,我知道是這個,這樣就好了!

不然我連吃個早餐、午餐,都覺得內疚,這實在太奇怪了!

2020年12月5日 星期六

這幾天的體會

最近的體會有點滿,需要花一些時間來慢慢書寫。

1. 昨天與F相處,我體驗到了很多的事情,我發現原來美好的事物就在我的身邊,只是我有沒有注意到他們,例如美麗的白千層樹皮,剝落的美麗砌磚牆,紫菜湯中的懸浮紫菜。

2. 我們一起去Mangasick,我可以看一張漫畫看好久,很專注的看著它,腦袋並沒有什麼「思考」光是看著它,我就覺得很棒,有時候會有一些念頭閃過,讓我有一些啟發。我很喜歡煙囪的作品。

3. 我掉入了漫畫的世界裡,我知道我明明就還很想看,但一段時間後,我內心浮現一股躁動,讓我想要動來動去。

4. F和我說,他覺得這把傘的重量很爽,就只是這把傘的重量而已,拿著的感覺太棒了。

5. 我們在清真寺遇到了一個喪偶的男人,他與女友交往五年,但在結婚的三個月後,他老婆就去世了,他說聽到的人都很無言。F離開後,和我說,真的很無言,太沈重了,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但假如當時他能給他一個擁抱就好了。

6. F陪我面對我無法接受的自己。我的內心有好多的我,有其中一個「我」說,他不喜歡只買得起藍白拖的人,而另外一個「我」告訴他,你不應該這樣子,他們也是很努力的活著,面對自己的人生。而當我有能力說出來時,我整個爆哭,我告訴F,這實在太悲傷了。但是我還是沒辦法清楚的說出為什麼太悲傷了。說完之後我變得很清爽,我發現就算我這麼說了,也沒有關係,因為那就是一部分的我,我可以接納他們,就如同我可以接納那個告訴「我」,不能夠說這樣的話的「我」。而就算我說出,我不喜歡這樣的人又如何呢?我不會去傷害他們,我也不會去攻擊他們,我只是單純的想要接納這樣的自己而已。

我才發現,原來我有很嚴重的壓抑,但其實他就是我自己,說出來沒關係的 。喜歡你的人就會在,不喜歡的人就會離開,假如他們要離開也是注定要在這個時候離開,或許二十年後,會再相見。不要去留住朋友,你只要做著你喜歡,並且想做的事情,自然就會遇見朋友了。

去表達你內心的想法,有什麼關係呢?因為這就是你的一部分啊!

7. F和我經過地下道時,有一個駐唱者,有一個無家者的床墊。我和F都覺得很吵,而F說,跟後者比起來,我覺得前者讓我覺得更不舒服。真是嚴厲啊,但是這就是他的想法啊,有什麼關係?

8. 我學習到,穩住自己的中心,然後表達自己,不卑不亢,若對方有什麼樣的反應,那是對方的議題,不是我的議題。而穩住我自己的中心,對方表達什麼自己,我有什麼反應,那也是我的議題。當然對方刻意的激怒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畫出我自己的空間,離開或是無視,都好。

9. 今天和Om聊天,他說不可以搶別人的課題,不要幫別人處理,這樣會下地獄,因為你阻止了別人去學習自己應該學習的東西。是的,假如不希望別人受傷,或是不希望別人生氣就不去表達自己,一方面是困在自己的世界中,另一方面也是阻礙他人去處理他自己的議題。

10. 我可以做的事情是,穩住自己的中心,沒有評價的去接納自己原來是這樣的人,然後告訴自己,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不喜歡的人會離開,喜歡的人會靠過來。

11. 專注在自己的感受上,喜歡的東西會有一些感覺,這個感覺會告訴你,你想要或不想要,然後依循著他去做判斷,你會找到你的路,也會找到你的朋友。在相似的路途上,是不缺夥伴的,只是還沒遇見。

12. 我自己對朋友的想法是,我對朋友好,並不能要求他要依照我所期待的方式回應我,他自己會用他習慣的方式,但是我可以告訴他,怎麼做對我比較好。若對方生氣了,那麼這是對方的課題,假如我生氣了,那也是我的。因為我們都沒有強迫彼此應該如何。

13. 別人可以說我很白目,或是不喜歡我,但喜歡不喜歡是他的事情,而我只需要知道,哦好!我知道你不喜歡,但這就是我喔,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

14. 真的不要害怕被討厭而說出自己的真心話,覺得想說就說,沒關係的。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慌亂

現在的我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是好,因此我必須重新幫自己定位。

首先,我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要務了。

基本的內容已經讀完,包含:

1. 統計學

2. 諮商原理與實務

3. 變態心理學

4. 普通心理學

5. 研究法

6. 教育測驗與心理測驗

題目看懂了,接下來要去抓容易考的題目,不要氣餒啊!你已經完成第一步了,接下來是第二步,抓考古題,閱讀大量文獻;然後第三步是大量寫題目!

然後不要忘記報名考試啊!!!

專注是重點

我發現不在臉書上發文一段時間,可以讓我變得更加穩定,更加專注,因此先別在臉書上發文,有什麼想記錄下來的,放在部落格就好了!

另外,有時候我的腦袋會被其他事情所佔據,而沒辦法專注。它們卡在那裡,讓我無法吸收知識,但我卻又不太擅長馬上將他們趕走。而我想到一個辦法了,就是輸出,假如我的腦袋被其他事情所盤據,那麼我就開始輸出我學習的知識。那麼這些念頭就會被排擠到邊緣!

一點點氣餒

面臨著考古題時,內心難免覺得有些壓力,因為發現自己所知道的,幾乎不足以讓我去面對考試,考試的範圍實在太大太大了!

難免會覺得氣餒,因為發現自己的不足。但其實每個人都是寫一樣的考題,所以大家大概也都會對於自己的不足感到氣餒吧!

可以感到氣餒,但也必須採取行動,遇到困難,那麼就想辦法解決這個困難,遇到不會的,那就採取行動,讓自己能夠學會!

假如忘記了,那就複習,沒什麼。人都會忘記。

有一些內容我必須再學習:

1. 健康心理學

2. 正向心理學

3. 團體諮商

4. 教育心理學

5. 遊戲治療

作為一個諮商師

和W對話時,我能夠清楚的感受到能量的流動,這股流動的能量讓人感到非常的舒服。

我想學習如何化解他人的緊繃,促進他人的能量流動,同時也能夠調理自身的能量,我想這就是諮商要做的事情了,諮商就是使用語言,讓人們的能量產生流動的專家。

昨天去W的教室時,我看了關係動力學的書,裡面提到,動力的來源,其實就是情緒以及價值判斷,情緒包含喜怒哀懼,價值判斷包含好壞,而這些對於人的內在動力,都會實際呈現在人際互動之中,藏也藏不了。

而我所擅長的,就是透過對於人的了解,用語言,去引導他人察覺自己的能量,以及能量淤塞之處,並且協助他們,讓能量重新流動起來。

每個情緒的流動,後面都有一個需求,這個需求如果不被滿足,就可能造成能量的淤塞,這是很完形的觀點,但實際體驗卻倍感真實。諮商師的工作不是去滿足個案的需求,而是協助個案去察覺自己淤塞情緒背後的需求,並且接納它(即使它沒辦法被滿足)


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知覺到被厭惡

今天中午吃完飯之後,我知覺到似乎不受到我室友的歡迎,SN似乎在迴避我,也不想與我有接觸,他不正眼看我,也不會和我有任何閒話家常的時候。

我想他大概不喜歡我吧。這樣的想法困擾了我大概兩個小時。

我很驚訝,在這兩個小時裡,這個想法竟然揮之不去。而我也從各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首先,我質疑自己,我知覺到的,是真實的嗎?這也許就是他生活的方式,他的生活重心只有工作與Phi,他大概沒有力量與我接觸,他或許只想要保存他的能量,用在其他事情上而已。

再來,若他真的討厭我,那又怎麼樣呢?我猜測會出問題的地方,大概在於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我已經盡可能地配合他們的需求了,雖然有時候我會忘記,但這就是我,我已經做到我能做到的最好了。而生活不就是互相體諒嗎?假如因為這樣就討厭一個人,那也滿low的。

第三,他討厭的不會是我,而是我的某些行為,而假如他把討厭我的行為類化到完全討厭我這個人,那麼也不是我的問題,那是他自己必須處理的課題。

總之,除了理性的思考之外,我的情感也有諸多的不舒服,畢竟知覺到有人厭惡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但最後想一想,為我生命負責的不也是我自己嗎?就算被厭惡那又如何呢?他也不能拿我怎樣,他或許可以暗地裡罵我,責備我,或是直接罵我,但這對我又有和損失呢?假如能夠優雅而穩定的面對,那不是更棒嗎?

而他們提到二月可能會搬家,那或許我也得找一個新的地方住,畢竟我並不喜歡這種冷漠的相處方式。